專家解讀|王凱:明方向、促改革、尋路徑——對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學習和認識

作者系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自2015年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城市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人民城市理念深入人心,人居環境水平大幅提升,城市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時隔十年,中央再次召開城市工作會議的意義重大。一是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階段,實現城市的現代化在其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本次會議需要“明方向”,明確城市現代化的目標與內涵;二是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以往在快速、增量發展時期形成的土地、財政、金融等體制機制已難以適應穩定、存量發展時期的需要,本次會議需要“促改革”,推動相關領域制度創新;三是我國的城市發展動力“舊力將盡、新力待生”,城市需要提供高品質的物質空間載體和生產生活服務,通過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本次會議需要“尋路徑”,探索一條中國特色的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本次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體現了鮮明的目標導向。一是始終把“人民至上”作為城市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順應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出了“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總要求;二是擘畫了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內涵,將其展開為“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六個維度,充分體現其內涵的豐富性、先進性和人民性。接下來還需要深化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指標體系研究,實現從定性描述到定量指引,推動各地將現代化目標轉化為近期行動。
本次會議深刻剖析了當前階段和十年前城市矛盾問題的差異,提出以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為主線、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大力推動城市結構優化、動能轉換、品質提升、綠色轉型、文化賡續、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線,體現了鮮明的問題導向。一是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二是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三是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四是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五是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五個“轉變”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破解當前城市矛盾問題的“金鑰匙”。接下來需要在規劃行業內深入學習領會貫徹,真正做到從思想到行動的徹底轉變。
本次會議在延續“一個尊重、五個統籌”的基礎上,提出“一個優化、六個建設”共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為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描繪了“路線圖”。一是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我國的疆域遼闊,自然稟賦和文化特色差異較大,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推動新型城鎮化,更為重要的是,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區域經濟產業格局正在快速演進,全國城鎮體系需要順應內外部形勢的變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要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中優化完善、開創新局;二是著力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城市,這既回應了現代化人民城市的內涵,又將六個維度的分目標細化為行動和舉措。在產業、土地、財政、金融、公用事業等領域提出了深化改革要求,推動城市可持續建設、運營、治理。在住房、公共服務、環境整治、綠色低碳、安全韌性、文化傳承、智慧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優化完善的舉措,同時也指出了各地工作中出現的偏差和錯誤。這些都為各地的現代化城市建設指明了路徑。
總體來看,本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體現了鮮明的政治導向,必須加強黨對城市工作的全面領導,把牢社會主義大方向,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強烈的歷史擔當,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使命,以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體現了真摯的人民情懷,將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城市工作的宗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體現了科學的思想方法,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通過目標導向制定發展路徑、通過問題導向明確改革舉措,通過明確重點任務保障實施落地。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